“广东每年生产45亿双鞋,占全国近50%的份额;每年出口35亿双,占出口总产量的70%。”广东省皮革协会理事长王建新如此描述广东在全国鞋业制造中的地位所在。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广东制造”模式已然受到极大的挑战。据其透露,广东皮鞋年出口量高峰时曾高达11亿双,但现在仅有7亿双,行业利润也大为收缩,利润率也从高峰时的20%下滑至仅剩5%。在此背景之下,广东本土企业已经悄然从以往安于隐身背后做代工向发力推自有品牌转型。然而在摆得上台面的品牌寥寥可数、晋江派、温州派早已在品牌化之路上攻城略地的大背景下,广东本土企业这条转型之路显得颇为艰辛。
广东鞋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广东在全国鞋业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在鹤山市鞋业商会13周年颁奖典礼上,王建新介绍,广东的鞋厂有8000多家,每年生产45亿双,占全国市场近50%的份额。每年出口的鞋有35亿双,占全国总出口量的70%。
在王建新看来,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广州、东莞、深圳、惠州东、鹤州、揭阳、潮州。“其中鹤山以高档真皮男鞋为主,当地超过1000家鞋厂,每年产出8000万双,单价比较高,产值每年近100亿,占鹤州总产值的15%;惠东以女鞋为主,虽然每年有6亿双的产量,但是单价较低。”王建新表示。
“时尚、质量好、产业链完善。”在王建新看来,这是广东鞋业的优势所在。如果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或者广东鞋业还是一片增长的乐土,然而从4年前开始,这这种曾经的外贸优势反而成为一个包袱。
“广东鞋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王建新表示,虽然广东鞋业今年发展平稳,但出口却是下降的。“国际消费市场低迷,订单下降了20%- 30%。”王建新表示,在最好的时候,广东每年皮鞋出口高达11亿双,但现在仅剩7亿双。
身兼鹤山鞋业总商会会长和华利达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施志坚对广东鞋业在国际市场现在的困境深有感触。“人民币的升值让广东鞋业在出口的竞争力正在被削弱。”越南和印度的成本优势凸显,同样100美元,显然在越南和印度采购会比从中国市场采购有优势。
利润收缩行业回暖未现
一方面,广东鞋业的出口市场大受打击,另一方面行业也面临着另外一个挑战———成本上升。“以前市场好的时候一双鞋的净利润一度高达30元,但现在随着员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在不断上涨,利润空间已经遭到很大的压缩。”一位熟悉广东鞋业市场的行业人士如此表示,前两年因为招工难,人员工资涨幅曾高达20%以上,虽然现在增幅回落至10%左右,但总体而言人员成本会不断上涨。
对此,王建新坦承,新《劳动法》颁布之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前企业的利润可能有20%,现在行业平均仅在5%左右。
对于这种量利下滑的局面,上述行业人士坦承,目前还没看到行业回暖的迹象,甚至有企业反映比去年更困难。“一方面是欧美市场还没根本好转,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成本依然在不断上涨。”
这种利润的收缩不仅体现在依赖出口的本土企业身上,连走品牌之路的本土企业也遭受到很大的冲击。作为鞋业龙头的百丽也难以幸免,记者查阅百丽2012年的年报了解到,2012年百丽年销售额为328 .6亿港元,同比增长13 .5%,这是百丽上市以来首度突破300亿大关。然而,其经营溢利仅微增2 .6%至54 .03亿元,为其近5年来增速最缓慢的一年。2012年鞋类业务销售规模为210 .45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前两年25%左右的增幅明显放缓。业绩利润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尽管百丽销售收入再度增长11.1%,但是净利润却不增反降低,下降1.9%。“市场环境普遍低于预期,消费信心低迷,4月份反常的偏冷天气,春季局部地区的禽流感疫情进一步加重了零售商的压力。”这是百丽对当前鞋业大环境的描述。
佛山品牌星期六鞋业,尽管上半年营收增幅高达20 .86%至8.97亿元,但是净利润大跌34 .78%至仅剩0 .31亿元。虽然主品牌星期六营收同比增长10 .64%至4 .83亿元,但旗下索菲娅、菲伯丽尔品牌营收分别出现4 .71%和2 .08%的下滑,仅为1 .38亿元和9958万元。净利润率仅为3.46%。星期六鞋业在半年报中称,内销女皮鞋因商场折扣率上升导致销售单价下降了1 .47%,单位成本在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仍由于人工、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而增长了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