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自己是中国农大的老校长,在理论上有一些研究,后来把我调到广西做一些政府工作,副省长,有一些农业方面的经验。我现在继续关注农业农村“三农”工作与城镇化的关系,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主要关注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第一个是水的问题,水不够。农业用掉我们国家60%的水。第二个是农药的污染。第三个是化肥的污染。现在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事了,有一个数字说,2020年以后,中国农药和化肥零增长,这个国家不许再这么滥用农药和化肥,特别是农药的污染很重。这三个问题组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第二,我从2012年中国农业报道的数据,那时候我在当副省长,这是很奇怪的一年,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粮食一直在持续的增长,我们国家的粮食过了一万亿斤,然后迅速再往前移,一万一千亿斤,我说的是2012年,大前年,我们中国打的粮食11791亿斤粮食,还继续持续。
中国粮食连续增长,今年到了冬天了,今年的增长又成为一个事实12000亿斤,如果到15000亿斤的话,中国人口吃的粮食足够自己养活自己。可持续发展,说这句话让我想起20年前我们有一个美国教授,是布莱先生,写了一本书,他说“谁来养活中国人”,他怎么算都不够吃,得出一个结论,全世界联合国必须停止任何一艘轮运货,中国人才不会饿死。
后来算了算还不够,必须把全世界的飞机不能运旅客,全部运粮食才能够不让中国人饿死。二十年后中国政府没有让出现这个情况。现在这个布莱教授还活着,他又写了一个另外一本书,说“世界能养活中国吗?”又预测二十年后的中国,又预测还是特别怕,这个教授不准,但是给我提一个醒,就是在农村的土地减少的时候,中国人怎办?还是给我们敲醒了一个警钟,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化很重要的内容。
这块很高兴的是11年中国粮食的增长,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算了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现在提出一个概念,叫“休耕”,这个词在美国、欧洲有,但是我们没有,他们说粮食太多了,土地休息一年种两年,休息两年种一年。
最近政府提出了“休耕”这个概念,说粮食多了。2012年这一年,也就是大前年,突破了11791吨,但是刚好这一年中国进口8025万吨粮食,为什么呢?2012年大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中国的主粮全部进口,水稻那一年进口,现在一直是水稻都是进口的。米进口,一口气230万吨,紧接着小麦进,360万吨,玉米进口进了250万吨,棉花进了540万吨,白糖进口361万吨,2012年。
然后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但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进来,我很紧张,出了什么事?2013年更见鬼了,这时候猪肉进口了,进口了57万吨的猪肉,然后牛肉、羊肉不够吃,然后牛奶不够,一百万牛奶,一百万奶粉,这还是从海关进来的,还不算大家自己从国外进来的。现在好了全面进口。
刚才我前面说的是挺好的,发改委每次写报告都很幸福,中国的粮食11年增长,进口了亿吨粮食。去年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粮食,换成吨的话刚好一个数据是6亿吨。结果打了6亿吨粮食,进了1亿吨粮食,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小平说进口的粮食不能超过十分之一,现在突破了安全线。
城镇化这个事情怎么弄呢?怎么会进这么多的粮食呢?人又没有增加那么快,进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呢?数据告诉我,今年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这个调查,调查的结果大跌眼镜。
因为不是我粮食不够进这么多,是因为我们产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都是我自己的粮食,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这个季节已经全部收完了,现在东北市长最难的是怎么把全市的玉米收过来,东三省的玉米收过来,现在他们的仓库爆满。为什么呢?是因为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过去长长的时间里,政府,包括发改委在内,当时鼓励农民种粮食,让农民有收入,让农民挣钱。连续几年,一直是你有多少粮食,政府收多少粮食,政府收的价格中每年提一毛钱。
今年终于结束了。今年政府收购不仅没有升一毛钱,今年从1.12元降到了1元,现在收的是1元一斤。即使一块钱一斤农民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尽快卖出去,因为农民还是穷,还是要钱。但是政府终于降下来,降到了一块钱。
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再一毛一毛加上去就不行。为什么呢?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将来了,美国人说你收我的税,你再加上运费,一到我们的码头现在此时此刻的玉米一斤0.62元,而政府你降了一毛钱还是1元。所以政府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了。东北农村不种玉米干什么呢?
大豆原产于中国,出现在东北,等中国懂得做豆腐的时候,美国连大豆都没有,从84年我们的大豆是出口的,后来大豆进口了,但是进一点点,我跟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怪了,怎么大豆出问题了,然后转基因大豆上,一下子产量上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进口到中国,去年到了七千万吨,今年大概过八千万吨,我们的大豆从三千万吨的东三省一直掉到一千多万吨,今年可能掉到一千万吨以下了。我们的大豆终于被美国和巴西摧垮了。如果我们的玉米、小麦再被他们摧跨就坏了。
下面说白糖,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你怎么税,一到码头一吨白糖是四千,如果我们不是5100保本的话就死了,政府就得储备,因为卖不动了。如果政府不收农民就种不了,就没有事做了,这一大块的东西怎么办?
短短十年时间,十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都贵。说什么都比他们贵,猪肉、羊肉都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因为进口的便宜,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还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
现在从今年开始一直在看着怎么办的问题,政府怎么办才能有竞争力?明明白白竞争力低了就是因为成本太高。所以导致了价格这么高。成本高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农民工必须把他跟城市的人一样应该同等待遇,所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几个政策,保障农民工进城的权益。
这一点不应该有意见,他们也应该享有和城里人同样的权益。现在农民工的工资现在和大学生毕业的工资居然等同了。现在你看大学生一个月能挣四千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四千一个月找不到了。政府的保护使得农民工开始牛起来了。大学生开始不牛。
现在把工资抬高了,现在农村开始出问题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农村工作了,因为一亩地的水稻一年700元,一亩地玉米也就是一千元,大豆也就是500、600,小麦800,现在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到农药,到化肥,再卖掉一亩地几百元,可是现在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现在老人、女人在地里干,工作效率低。
结果女的又不干了。最奇怪的是今年居然没有人摘茶叶了,所有的女人不干了,说给你300怎么样?一天采茶300,我都觉得对我有吸引力,可是她们为什么不去呢?她们说鬼啊,才不去呢。300晒黑了,我再买一个增白剂都不止三百。
所以今年采茶出问题了。一些茶场老板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说,能不能发明个采茶机器,要不然真没采不了茶了。
今年湖北的金银花也没有人采,金银花是太阳出来之前必须采了,必须早晨四点到六点摘了,等太阳出来花就开了,药效就没有了。所以没有人采了,就早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给300元,还是没有人采。
现在农村开始出问题了,农村的人不干活了,在街上见到的是农村的小孩少,尽管现在政府明白说了鼓励快生两个。但现在的问题是你让她生两个,女人现在也不生了。只有战争和饥饿的时候女人才会生,生七个八个都不会觉得多。但是和平的时候,女人不干了。所以政府给两胎的政策估计也不会增加太多人。中国人口本来能到十四五亿人,看来到十四亿就不往下走了,走不动了。
怎么办呢?这就靠各位专家分析,我就在这提一下。你们有分析数据,应该引导一下国家的发展。
第一,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能够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形成一个农场的概念。这个虽然很多地方谈到这个事,就是研究的人。但是我们的土地流转的速度太慢,而且怎么流转?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流转出来的失地农民怎么办?这些政策都跟不上。跟不上的话,各地做的流转都不一样。
当时发改委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流转后的情况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很遗憾会出现非粮化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政策没有跟上。但是土地不流转是不行的,小块地不变大块地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他们的机械化,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而我们还在那辛辛苦苦的。举一个例子,甘蔗,甘蔗一亩地是四吨,必须四个女人干一天,一个人砍甘蔗是一吨,一吨是一千公斤放在肩膀上扛到路边叉车才能叉起来,一亩地是四个人干一天。
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在20亩到27亩,而我这边四个人干一天做一亩。所以我27亩的话,或者说20亩,20亩是我们的84个人。你们说见鬼了,因为原来的便宜,现在285元一天都不干。你一天84个人。所以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大块地。小块地拖拉机根本转不了弯,那个拖拉机转不动。你没有几百亩地一块做不了。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跟上。比如说转基因的技术,美国的大豆,阿根廷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我们吃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因为我们都是进口的,每个人都在吃,可是有些人的误导和反对,让各位觉得不安全。所以形成一个怪圈,新的技术跟不上,而且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的大豆。
我们的技术必须跟上,如果再继续往前走的话,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因为全面竞争不了。现在连猪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都竞争不过。一个美国老板,养了一万头猪,告诉我说今年我准备养十万头,搞的美国臭臭的。我说挣钱吗?他说挣多了,比钢铁还挣钱。我说好养吗?他说好养死了。美国全部养猪都机械化,杀猪都机械化,中国一斤猪肉12块,美国杀完以后大概3块,然后拼命加税6块就足够了。一斤起码赚6块,所以我发大财了。
城镇和以后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提出几个思路,也许有解,也许无解,还是希望多出一些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