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营销案例分析,由国内营销专家执笔,为您分析诸多营销成功案例。
营销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案例
华为:五年业绩从1466亿增长到2380亿 仍勉励做勤奋乌龟
发布时间:2014-3-3 14:12:20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林其玲 徐超 摘自:
  

  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这是“土狼”华为多年的目标,但之后,华为急于塑造新形象。


  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曾经的电讯巨擘相继从顶峰滑落。与此同时,华为江湖地位不断攀升,2013年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


  在外界眼中,短短二十多年间蹿升为全球老大,华为就是一匹“土狼”,其神秘形象一度还被西方竞争对手称为“黑寡妇”。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内部讲话中却表示华为一直是“乌龟”,同时他还提到华为是“宝马”,有可能追上“特斯拉”。华为正着手改变形象。


  华为龟速超越爱立信


  2014年1月30日,爱立信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及2013年度全年财报。根据财报,在2013年,爱立信净销售额2274亿瑞典克朗(约合353亿美元),与2012年持平;净利润122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05%(约合18.6亿美元)。


  此前,华为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13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全年销售收入为2380亿-2400亿人民币(6.1292, 0.0047, 0.08%),约合393亿-396亿美元;主营业务利润预计达286亿-294亿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约43%-47%。


  这意味着,在多年的跟随之后,中国电信设备厂商终于成为全球老大。


  除了华为与爱立信之外,其他排名前列的电信设备厂商分别为诺西、阿朗、中兴。其中,即使是规模最大的诺西,主营收入仅有爱立信的约50%。


  回看华为过去5年的经营业绩,销售收入每年保持“进步一点点”。从2009年的1466亿元,到2010年的1825亿元,到2011年的2039亿元,到2012年的2202亿元。


  华为同爱立信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2010年双方差距为28亿美元,2011年为8.2亿美元,2012年双方的差距只有4.4亿美元。2013年华为完成反超。


  正如任正非所希望的,华为以龟速跑赢了爱立信。


  从土狼到乌龟、宝马


  在华为内部和电信圈内,“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直是热门话题。在“如何生存下去”这个大前提下,华为一直倡导“狼性文化”。1997年,任正非就提出,“华为要有狼的精神,要有敏锐的嗅觉,强烈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牺牲精神”。


  在爱立信、思科、北电、诺西眼中,华为经常在难以理解的目的驱动下发动价格战,投入难以想象的人力成本全球扩张,以各种“不规范操作”逐步蚕食市场,最终成为独占鳌头的电信设备“土狼”。


  不过,华为的领导层一直不认可“土狼”这个称号。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打开局面后,华为对自己的定位开始有了变化。


  任正非在华为2013年度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的讲话,其中已经不见了华为“狼性”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乌龟精神”。任正非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五年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一抬头看到的是“龙飞船”——特斯拉。


  随后任正非又把华为比作宝马,认为宝马应学习特斯拉。不过这种表述对外界来说过于混沌,很难与华为的形象进行有机联系。


  华为走出“黑匣子”


  华为一直是一家神秘的公司。作为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没有义务向公众股东披露公司管理和结构,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基本上不接受媒体采访,这就给了外界更多的猜测。由于这种神秘,任正非的从军履历被放大解读,华为的私企性质被人为扭曲,西方媒体一度把华为想象为“黑寡妇”。


  2012年的10月份,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认定了华为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在对网络安全和窃取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忧虑下,华为成了西方媒体的焦点。随后,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市场,华为一度遭遇各种暗流。在欧洲市场,华为还遭遇了不正当竞争的起诉。


  2013年,华为终于走出“黑匣子”,向外界开放。这一年,任正非两度破戒,5月份接受新西兰媒体采访后,10月又在巴黎接受了法国媒体的采访。国际媒体对任正非的身世背景、创业缘由、股权与治理充满好奇。任正非也改变以往打太极的方式,一一正面作答。


  与此同时,任正非之女、华为CFO孟晚舟也被推上前台。2013年1月,孟晚舟以一袭披肩长发在媒体前亮相。


  业内人士认为,华为走向开放是为推动华为全球化进程。但事实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迫使华为不得不转型走向开放。


  手机业务需要新形象


  研究显示,已有85%的运营商把开拓新收入来源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同时期待他们的管理服务提供商能帮助他们一起开拓新收入来源。


  华为选中的新机会是个人智能手机业务和企业业务。华为此前曾规划,2017年手机业务营收做到300亿美元,规模将与该公司的电信设备业务比肩。目前电信设备业务仍贡献华为四分之三的收入。


  要让普通个人用户购买华为手机,华为这个公司就必然要走在大众聚光灯下,让公众认识、了解。“如果消费者连这个公司在哪里,领导人是谁,怎么发家的……这些问题都不知道,谁会认为这是一个知名的品牌呢?”一位业内人士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贯内敛的华为也展开广告攻势。整个2013年下半年,华为P6手机广告词在公众领域遍地开花。在海外,华为也展开一系列市场攻势,包括赞助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意大利AC米兰足球队、德国多特蒙德足球队、英国阿森纳等一系列足球赞助活动等。此外,华为还把荣耀作为一个独立品牌推出,主打年轻时尚市场。


  不过这些努力需要时间积累,对于全球的智能手机消费者来说,华为仍然不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从“破坏者”变“维护者”


  2013年,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任正非曾被问及他眼中华为有哪些不足。当时任正非的回答是,华为正在进行国际化转型,华为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国际化模式,所以正在摸索。


  随着华为成为跨国公司,其地位的改变也带来了其周边商业生态的改变。目前,华为的七成收入来自国外,其15万员工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华为提前向389家供应商支付的金额近10亿美元。


  2014年春节前后,任正非发表文章称,华为要从以往的“规则破坏者”变成“规则维护者”,不参与企业级市场的价格战。“在行业市场里面,我们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不能破坏行业价值。”任正非2013年12月19日在企业业务座谈会上表示。


  任正非称,“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着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我们要用伙伴群把产品卖给客户群。”


2013年,华为向欧洲采购34亿美元,用于购买元器件、本地工程服务和国际物流服务等,预计未来在欧洲的采购量将会持续增加。


  登顶后的华为面临全新的形势,在急于甩掉“土狼”标签的同时,华为力主保留内在的“乌龟精神”,但面对新业务和新领域的挑战,华为需要的外在新形象须具备这些特点:科技、时尚、有亲和力。在这个目标上,华为刚刚出发。


  ■ 观点


  “坚持活下来,我们就强大了”


  记者2013年曾在华为总部看到一个讲述移动互联网冲击通讯运营商的视频。在这个视频里,运营商花巨资铺设通讯网络,最后“吃桃的”却是互联网公司。


比如从2007年到2012年,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200倍,但流量收入却只增长了4倍;2010年视频公司Netflix占用了某运营商29.2%的带宽,运营商网络成本是300亿美元,但只带来20亿美元的营收。2011年腾讯占用某运营商37%的网络带宽,但只贡献了2%的收入。


  甚至有不少华为的员工也认为:“华为不是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失败”。2013年最后一天,任正非在华为的内部讲话中再次提到互联网公司的冲击。


  任正非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使华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他表示,“不要为我们有没有互联网精神去争论,互联网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我们有属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精神,只要适合自己就行。五千年后,如果还有人想吃豆腐,就总会有人去磨豆腐的。”


  “我强调的是,我们为信息互联的管道做‘铁皮’,这个世界能做‘铁皮’的公司已经只有两三家了,我们也处在优势,不要老羡慕别人。”任正非认为,未来3-5年,将是分配这个世界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这个时候华为一定要聚焦,抢占大数据的战略制高点。“占住这个制高点,别人将来想攻下来就难了,我们也就有明天。”任正非说,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别人死了,我们就强大了。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香港金龙网站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