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专家为您分析快消品营销环境以及应对策略。
消费品营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消费品营销
乳业大考欲掀渠道变革 近四成国内企业落榜
发布时间:2014-6-3 15:27:49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 摘自:
  

  “儿童节”前两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考卷”结果:133家接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可审查的企业中,82家顺利通过,51家因各种原因“落榜”。


  半年里,上述乳企在不同的考场作答同一道考题:如何确保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12月1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乳粉新规,因为包含了苛刻的条件要求:生产原料要来自自建自控奶源、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确保所有环节可有效追溯,并建立产品召回制度;湿法工艺要达到生乳在挤奶后2小时内降温至0~4摄氏度等关键控制点技术要求。


  “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像婴幼儿乳粉行业一样被翻了个底朝天,管控很严格。”长期关注乳业的资深专家宋亮如是感慨。华南一家延期审查的乳企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感同身受,“此前只要有钱就能够往这个市场里钻,但是国家一系列政策整顿下来,乳企要想在这个行业长期做下去,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做点事的。”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方面披露的信息,此次未获通过的51家企业中,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14家转产基粉,5家未通过,9家自愿退出。


  23家候审


  记者通过与2013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名单进行比较,发现此次领证的石家庄君乐宝太行乳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是新面孔,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128家企业名单中有53家未通过。


  通过统计各地食药监局官方披露的信息,本报记者发现,截至5月27日,乳业大省黑龙江审查通过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相比去年8月减少了18家;内蒙古仅有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欧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审查,农垦雪花乳业等4家呼伦贝尔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延期审查,“正在积极改造条件,准备两年内重新申请。”另外,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集团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此外,陕西此次共有14家企业通过审查,5家企业正在整改,已经提出延期申请。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次陕西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没有一家放弃,除了通过审查的,其他5家因个别环节暂时不符合要求,目前正在积极整改中,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王伟民介绍,陕西金牛乳业有限公司和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投资2亿~3亿元建了新厂,设备比较先进,可能是因为化验室等条件尚不成熟;陕西圣唐秦龙乳业有限公司因为个别环节没达到要求,正在积极整改;陕西红旗乳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凯达乳业有限公司目前也都没有放弃。


  本报记者试图就整改进程和对公司的影响采访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仍没有联系上。“整改期间停产,但是5月31日前生产的奶粉还是可以继续销售的。”王伟民向本报记者分析称。


  广东省食药监局5月30日通报称,截至目前,全省有4家企业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5家企业因暂不能达到新细则要求,书面申请经省局批准给予了2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注销了1家企业证书。


  未通过审查的高培(广州)乳业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称:“按照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罗列的意见和要求,目前公司正在整改,可能要等到下个月才能通过。”


  “工厂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体系,停产进行整改,没有几百万上千万是搞不定的,要想顺利通过审查,需要有一个决心和态度。”该高层告诉本报记者,要想长期在这个行业做下去并有所作为,生产研发等产业链是公司整体实力的体现,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通过审查。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大部分是进口产品,所以工厂停产整改对销售影响有限。


  渠道变革在即


  换证再出发,乳业革命悄然打响。


  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与国产奶粉信心缺失相伴的是重建,国家政策监管口径日趋严紧。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对乳制品生产许可证进行重新审核,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的40%被淘汰,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仅剩下130家左右。


  如今,通过半年的生产许可审查“大考”,又淘汰28家企业,另外还有23家处于延期审查中。而这种优胜劣汰步伐恰恰符合工信部兼并重组第二阶段的目标,即从今年1月到2015年底,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到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保留87家左右。


  “逐渐淘汰一些中小企业,会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对行业规范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昨日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一些企业退出市场后,其他企业就会去占领,市场集中度会逐渐提高。


  今年1月份,飞鹤乳业全面收购吉林艾倍特乳业,值得一提的是,后者在此次审查中也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至此,飞鹤旗下六大工厂全部获得生产许可,当被问及接下来还有哪些收购动作时,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向本报记者介绍,暂时没有,不过他强调“飞鹤只做‘强强联合’”。


  在去年底收购育婴博士后,圣元国际日前又将海南国健高科技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迪唯恩”收入囊中。对这两起并购案例来说,中小品牌看中的是圣元这棵“大树”,寄望在乳业革命浪潮中得到庇护;而圣元看中的是两者在婴童渠道上的资源。


  按照圣元制定的发展规划,育婴博士未来重点发展300个销售额达到百万元级别的经销商,3年内发展2000家育婴博士形象店,并计划2016年实现赴港独立上市。


  “婴童渠道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电子商务平台满足年轻一代妈妈的网购需求,接下来消费者的购买渠道更加多元。”陈渝分析称。


  根据尼尔森零售监测和预测,2013年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婴童、商超和电商渠道占比分别为42%、36%和22%,预计2016年婴童和电商站别分别为40%和37%,商超渠道降至23%。因为消费习惯更加符合年轻一代需求,加上电商平台可以省去实体店的一些费用成本,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本报记者分析,接下来专业化的奶粉电商平台上线指日可待。


  部分国内延审


  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雪花乳业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友谊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呼伦贝尔阳光乳业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亚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红旗乳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圣唐秦龙乳业有限公司


  陕西凯达乳业有限公司


  陕西金牛乳业有限公司


  高培(广州)乳业有限公司


  恒信乐健(厦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金薄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香港金龙网站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