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专家为您分析快消品营销环境以及应对策略。
消费品营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消费品营销
127乳企明迎大限:两三成或被淘汰
发布时间:2014-6-5 16:15:08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南方都市报 摘自:
  

  5月31日,是被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工作结束的大限。尚未取得新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婴幼儿奶粉。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国内注册在列的127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第~批通过的只有45家企业。但最终领取新证的企业名单要到6月才能全部揭晓。对于乳企换证通过率有多高,乳业专家宋亮推测,会有近1/3面临停产或者淘汰出局的境地。而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则认为,80%乳企会通过。“这意昧着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已经进入~个全新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时代,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将面临再次洗牌。”施恩奶粉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在工厂改造方面大加投入,一些企业还为通过审核,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钱。“在审查前,有些企业过于紧张,害怕不能通过,甚至会花大价钱重新粉刷厂房外墙、种植绿化等。”雷永军说。


  未通过要停产


  离大限还有1天,不少通过的企业已率先发布。5月27日,乳业大省黑龙江食药监局率先挂出了该省“2014年第一批核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公告”,公布了25家企业拿到了新证。从这批公布的名单看,知名乳企贝因美[0.91% 资金 研报]、飞鹤、光明、雀巢、完达山、大庆、红星都一一上榜。对比此前官方公布的名单,40家上榜企业中有15家被淘汰,淘汰率达到37.5%。


  该局表示:“各级监管部门对许可证到期后未提交换证申请和未通过许可审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要监督其停止生产,将企业用于生产婴幼儿乳粉的相关设备、原辅材料及包材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加强巡查,坚决杜绝无证生产、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最严审查从干湿复合工艺、产品配方和标签管理、发证检验等六大方面对婴幼儿乳粉的生产许可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这意味着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时代,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将面临再次洗牌。”施恩奶粉企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到月底可能还有一批新的乳企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但会有近1/3的乳企无法取得许可证,面临停产或者淘汰出局的境地。”乳业专家宋亮推测。


  而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则认为这样的判断尚且太早,据他了解,月底将要公布的名单并不是通过审核的全部企业,最终过关的企业会超过100家。


  “有些企业合格了,现场检查通过了,但是产品的化验结果还要等。所以一部分名单可能要到6月才会公布。”雷永军说,“80%还是会通过。”


  他还透露,这一次将会有四五家新企业进入到拿到新证的名单中。黑龙江红星乳业和陕西御宝奶粉就是其中两家。“一些企业大干快上,赶紧建设新GMP工厂。有的刚好赶在建设期了,加快时间就通过了。”


  据了解,2010年11月,国家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认证审查。当时大多数企业都通过了审核。这一次在审核中,一些企业直接放弃申领新证,基本上都是2010年那次“勉强通过”的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生产。


  “这部分企业只是放弃婴幼儿奶粉的部分,或将转为生产成人奶粉或基粉等。”雷永军说。


  而根据2013年工信部公开披露的计划,目前国内的12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2015年将只剩80家企业,而到2018年时这一数字减少到50家。


  一些人推测,大企业将会在这一轮审核后,并购一些无法通过审核的企业。对此,雷永军并不看好。“这很难,我还没有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并购。”


  在他看来,我国的奶粉市场并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提高集中度,因为奶粉企业并购主要看中的是渠道,而不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大企业并购中小企业,还可能会损害其品牌美誉度,得不偿失。


  花费重金冲刺


  据记者调查,在备战审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完成整改项目,通过审查,用尽各种办法,进行最后冲刺,花费不菲。


  在审查细则中,国家要求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按照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等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等。这对很多乳品企业来说,“如临大考”。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严格的考试。在很多国家不会对仓储环境、运输等提出如此细致的要求。”多美滋的总经理包博睿在刚刚结束的新品发布会上对媒体说。


  飞鹤集团为了6个工厂的GMP认证和添置新设备等,就花费了上亿元。


  而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透露,在已通过审查的25家企业中,累计投入2.7亿元,主要是用于软硬件改造、更新设备、加强质量控制。


  上海市食药监局则公布,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4家上海地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通过换证审查,4家企业提前整改和改造总投入超过1亿元。其中“花冠”的生产车间几乎重造。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四家企业全面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其中,花冠按产品总值的千分之零点六交保费。纽贝滋每年投保1亿元。


  也有企业表示投入并不太多。包博睿表示,多美滋在这次整改中投入只有几百万,主要用于产品的追溯系统,对消费者公开更多的产品上下游的信息。此外,还有用于投资公司与政府监控关联系统。


  “比如现在我们仓库里面就有75个点,可以跟上海质监局的监控系统联网。工厂里面有92个点可以实时和政府监控系统联网,进行实时跟踪。”包博睿说。


  除了在工厂改造方面加大投入,一些企业还为通过审核,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钱。“在审查前,有些企业过于紧张,害怕不能通过,甚至会花大价钱重新粉刷厂房外墙,种植绿化等。”雷永军说。


  对此,宋亮表示,不少企业整改费用都在上千万,很多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资金实力去整改,距离新标准差距太大,甚至直接放弃了申请新的生产许可证。原先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本身已经是符合或者接近相关细则的,所以整改过程耗费的费用则不会太大。


  还有一些人担心,国内只有45家乳制品企业拿到新的生产许可证,而认监委批准了多家境外乳制品生产企业,这会不会加重洋马甲奶粉的泛滥?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告诉记者,不会加重,只能说是未来国内奶粉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奶粉品牌既有希望也更有挑战。因为国家可谓是同时提高了国内国外奶粉的门槛,洋马甲奶粉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奶粉品牌质量将会整体提高。国产奶粉品牌在门槛提高的环境下,质量也将有保障,不过在外资品牌享有天然优势的奶粉行业内,国产品牌未来挑战更多。


  “国内乳业更关注的应该是,保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用立法来严控医务渠道的销售,而不是过度放在工厂的审核上。”雷永军说。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香港金龙网站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