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专家为您分析快消品营销环境以及应对策略。
消费品营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消费品营销
重构食物链:李嘉诚的新野心
发布时间:2014-7-9 15:01:44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黄丽嫦 摘自:
  

  近日,李嘉诚基金会旗下的维港投资向美国纽约科技公司Mo d e rnMeadow投入1000万美元,用于研发培植细胞,用3D打印制造皮革、牛肉等技术。另一方面,在年初将2300万美元投资砸向一家美国食品公司H am pton C reek后,两周前H am pton C reek含有“人造蛋”成分的蛋黄酱在香港百佳超市新品上市。


  “超人”的商业框架


  “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术研究最前沿的领域,用来打印禽肉,现在虽然成本非常高,但如果未来技术能突破成本和口感的瓶颈,将具有可观的现实意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教授徐铭恩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能让消费者吃到某些供应量并不多的禽肉。


  一向以投资谨慎著称的李嘉诚此番将资金砸向这些现在仍看似有点前卫的领域,彻底打破了消费者对传统食物的理解,其重新构筑食物链的“野心”显山露水。


  李嘉诚所投的这两家都是初创型的公司。据了解,H am ptonC reek推出的名为“M O Y O”的蛋黄酱,其实是将几种豆类植物混合,制作出味道及营养价值与真鸡蛋相似的人造蛋黄酱,可用作制作面包、蛋糕、沙律酱等。该公司指产品售价较真蛋便宜,保存时间更长,亦不含麸质与胆固醇,相信更健康。据外电报道,植物蛋售价较真蛋便宜近一半。


  而资料显示,李超人投的另一家公司M odern M eadow公司,则能够在实验室里培养出畜肉和皮革———这其实是“生物制造”的一种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在实验室的托盘里,从皮肤细胞中培养出皮革。这家公司还在研发经生物制造而成的畜肉、鱼肉和家禽肉。该公司预计,在原型阶段,能够打印出2cm×1cm×0 .5m m见方的肉片。


  无论是“人造蛋”还是用3D打印技术做出来的“人造肉”,都极大地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食物的理解。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出“鸡蛋”比较容易理解,那么用3D技术打印出肉片就显得比较“疯狂”。“肉类打印是一个跨学科比较多的打印技术,它既包含了3D打印技术也包含了生物技术,要把这两个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去打印肉类。”涉足3D打印的上市公司金运激光[-3.27% 资金 研报]的董事长梁伟告诉南都记者。


  至于3D打印禽肉,徐铭恩认为其是基于3D生物技术。“把畜类的细胞基质打印出来,让细胞分泌出更多的蛋白质,从而形成肉感觉。”徐铭恩告诉南都记者,其曾培养过脂肪组织,打出来的脂肪可以很肥,味道跟正常脂肪的味道差不多。不过徐铭恩透露,这些脂肪并未进入消费者餐桌,而是作为外科整形的填充物和减肥药物的药物筛选。“打印出来的肉能供消费者食用。”


  目前不具备成本优势


  此次H am pton C reek推出的所谓的“人造蛋”,其实只是蛋黄酱。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李嘉诚、人造蛋”发现,已经有多个代购产品。相比“JustM ayo”人造蛋黄酱香港百佳超市发售价19.5港元,这瓶237毫升的蛋黄酱在国内的代购价在20元到40元不等,有原味、泰式甜味、墨西哥风味、大蒜味四种口味,甚至有淘宝卖家已经完成了超过700宗交易。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人造鸡蛋。JoshT etrick认为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全球每年生产1.8万亿只鸡蛋,其中中国内地市场产量占四成。新鲜鸡蛋是消费者获取动物蛋白最便宜的途径。”在接受央视采访时,JoshT etrick坦承,已经考察了内地多个省份,包括跟潜在投资者、食品生产企业等有接触,今年年底,产品会进入内地市场。


  对于“人造蛋”的前景,JoshT etrick似乎十分看好。然而对于这些仿生食品,消费者在关注营养价值的同时,对其价格也极为敏感。虽然JoshT etrick称,其售价较真蛋便宜,而且无胆固醇,是非转基因食品,但是人造蛋能否形成成本优势仍是个问题。根据香港《明报》报道,维港投资曾安排厨师示范用“人造蛋黄酱”制作蛋糕,由于“人造蛋黄酱”每盎司售2.44港元,制作上述蛋糕需10 .67盎司蛋黄酱,相当于6至8只鸡蛋的分量,成本为26港元。而若以内地市场6只鸡蛋6元的价格计算,以蛋黄酱代替鸡蛋,成本贵2倍多。


  此外,按目前一瓶237毫升的“JustMayo”零售价为19.5港元来算,500毫升的蛋黄酱其售价为41.14港元。记者在电商平台壹号店的自营平台上见到,同样是蛋黄酱,丘比和味好美每500毫升的零售价仅为32.5元和19.5元。


  而对于3D打印禽肉,其价格更是昂贵。“培养一块肉,即使仅是让它形成好的口感,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虽然比饲养禽畜的时间要短,但3D打印技术运用于打印畜肉,在徐铭恩看来,最大的门槛在于成本贵。“要培养出一斤肉,光培养基至少要三四支,每支培养基价格要四五百元。另外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还需要血清,血清的成本也相当贵。”


  而成本也让青岛尤尼科技对“打印肉”并不感冒。记者了解到,虽然其有涉及食品类的打印机,但其副总经理陈静表示,如果打印肉,还不如打印皮肤的前景更广阔。“用细胞繁殖来打印肉,成本太高了。”


  记者观察


  颠覆食品链的挑战


  这一次李嘉诚正在下一盘大棋。在这两项投资的背后,其所带来的产品都在颠覆消费者对传统食物链的理解。李嘉诚这两宗投资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环保、安全。


  “技术让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有更多更好的选择。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们的需求也在同步增加,我们需要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我们需要更高效、更环保,我们的选择更讲究质量和实惠。”南都记者在H am ptonC reek官方网站公开的一份新闻资料中见到,李嘉诚如此阐述投资H am ptonC reek的目的所在。


  而M odern M eadow公司曾向媒体表示,公司储存并用于“酿造”皮革和畜肉的细胞是通过小型活组织切片获得的,这不会弄疼、伤害或杀死动物。未来生物打印肉类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动物蛋白质的需求,同时对保护环境也是有利的。


  金运激光的董事长梁伟告诉南都记者,要说服消费者接受这些非自然产出的蛋肉类食品,或是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猪肉、鸡肉,它的纤维比较致密,但是用3D 技术打印,在培养过程中,肉形成不了那么坚韧的纤维,肉的口感可能会差一点。”


  尽管依然面临成本高等众多问题,但徐铭恩认为,“人造肉”未来或者会有它的现实意义。徐铭恩告诉南都记者,也许在某一天技术得以突破,3D打印肉的价格可以降下来,而口感也能提上去。此外,徐铭恩表示,比如某些禽畜的肉正常情况下其产量珍稀,不足以供应消费者食用,但是通过体外培养打印生产,消费者或者能吃到这些肉。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香港金龙网站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